- 产品分类
- 品牌分类
冻干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?
点击次数:106 更新时间:2025-07-18
冻干机(冷冻干燥机)的工作原理基于升华现象,通过将含水样品先冻结成固态冰,再在真空环境下使冰直接升华(跳过液态)为水蒸气并被移除,最终得到干燥的样品。整个过程可分为三个核心阶段,具体原理如下:
一、核心原理:水的三相变化与升华
水存在固态、液态、气态三种形态,其相变取决于温度和压力。在标准大气压(101.3kPa)下,水的冰点为0℃、沸点为100℃;但在真空环境(压力低于610Pa,约0.006atm)中,冰的熔点和沸点会重合(三相点),此时冰可直接升华成水蒸气,无需经过液态。
冻干机正是利用这一特性,通过低温冻结使样品中的水分固化为冰,再通过真空环境和加热(提供升华潜热)促使冰升华,最后通过冷凝器将水蒸气重新冻结成冰(捕获水分),从而实现样品干燥。
二、三个关键工作阶段
1.预冻结阶段(Freezing)
目的:将样品中的水分完全冻结成固态冰,避免后续真空环境中液态水直接蒸发导致样品结构破坏(如细胞破裂、溶质迁移)。
操作:将样品放入冻干机的物料盘,置于冷冻室(或直接在冻干腔体内),通过制冷系统(如压缩机、液氮)将温度降至样品共晶点以下(通常-40℃~-50℃,不同样品共晶点不同,例如水溶液约-10℃~-30℃)。
关键:冻结速度影响干燥后样品的结构——快速冻结可形成细小冰晶,干燥后孔隙更均匀;缓慢冻结形成大冰晶,可能导致样品收缩或开裂。
2.升华干燥阶段(PrimaryDrying)
目的:在真空环境下,使冻结的冰直接升华成水蒸气,移除样品中约90%的水分。
操作:
启动真空系统(真空泵),将冻干腔体压力降至610Pa以下(低于水的三相点压力),创造升华条件。
通过加热板(或辐射加热)向样品提供升华潜热(冰升华需要吸收热量),但温度需严格控制在样品共晶点以下,防止冰晶融化(否则会导致样品塌陷)。
过程:冰升华产生的水蒸气在真空作用下,从样品内部扩散到表面,再通过腔体进入冷凝器。
3.解析干燥阶段(SecondaryDrying)
目的:移除样品中残留的吸附水(未冻结的结合水,约占总水分的10%),进一步降低含水量(通常至0.5%以下),延长样品保质期。
操作:升华干燥结束后,提高加热温度(接近室温),同时保持真空环境。此时样品中已无冰晶,升温可促使吸附在固体基质上的水分解吸为水蒸气,被冷凝器捕获。
关键:温度需根据样品耐热性调整(如生物制品需控制在较低温度,避免活性成分失活)。
三、核心组件及其作用
制冷系统:提供低温环境,用于预冻结样品和冷凝升华产生的水蒸气(冷凝器温度通常低至-50℃~-80℃,确保水蒸气快速冻结)。
真空系统:由真空泵(如旋片泵、罗茨泵)提供真空环境,降低水的三相点压力,促进冰的升华,并加速水蒸气向冷凝器迁移。
加热系统:通过加热板或辐射加热,为冰升华和吸附水解析提供热量,需精确控温以避免样品融化或过热。
控制系统:通过传感器(温度、压力传感器)实时监测各阶段参数(冻结温度、真空度、加热温度),并自动调节设备运行状态。
四、冻干机的优势
干燥后的样品保留原有结构和活性(如生物酶、微生物、细胞等不会因高温失活)。
干燥后样品呈多孔疏松状,易复溶(加水后可快速恢复原有特性)。
低温环境下干燥,避免热敏性成分分解(如药品、食品中的维生素、蛋白质)。
因此,冻干机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(如疫苗、血清)、食品加工(如冻干水果、益生菌)、材料科学(如纳米材料)等领域。
上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