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进入上海叶拓科技有限公司网站!
叶拓旗舰店
技术文章 ARTICLE
  • 产品分类
  • 品牌分类
技术文章Article 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文章 > 原位大型冻干机的简易使用方法参考下

原位大型冻干机的简易使用方法参考下

点击次数:135 更新时间:2025-06-23
原位大型冻干机是用于高要求样品冻干处理的专业设备,其操作需遵循规范流程以确保冻干效果和设备安全。以下是简易使用方法及关键注意事项:
 
一、使用前准备
 
设备检查
 
确认冻干机电源、制冷系统、真空系统是否正常,各阀门、仪表(如真空表、温度表)显示是否准确。
 
检查冻干腔、冷阱内壁是否清洁,无冰霜或残留物(若有需提前化霜清理)。
 
确保冻干瓶、托盘等配件已消毒(可采用高温灭菌或酒精擦拭)。
 
样品预处理
 
样品需预先冻结(可在冰箱或预冻舱中完成),冻结温度通常低于共晶点10~20℃(如-40℃~-50℃),避免样品在冻干过程中融化。
 
样品分装时厚度不宜超过3~5mm(太厚会影响冻干效率),均匀放置于托盘上,预留空隙便于热量和水汽传导。
 
二、操作流程
 
1.预冻阶段
 
原位预冻(若设备支持):
 
将样品放入冻干腔,关闭舱门,启动预冻程序(设置温度至-40℃~-60℃,根据样品特性调整),保持2~4小时直至样品完全冻结。
 
非原位预冻:
 
提前用其他设备冻结样品,快速转移至冻干腔托盘上,避免样品部分融化。
 
2.冻干阶段
 
启动真空系统:
 
打开冻干腔与冷阱之间的阀门,启动真空泵(如旋片泵、分子泵),逐步将真空度降至10~30Pa(具体根据样品需求调整,真空度越高冻干速度越快)。
 
升温控温:
 
启动加热系统(如板层加热),缓慢升温至样品允许的最高温度(通常为20℃~40℃,避免超过共晶点导致样品塌陷),保持温度稳定,使冰晶升华。
 
监控状态:
 
观察冷阱温度(通常维持在-50℃~-80℃,确保水汽凝结)、真空度波动及样品外观(如是否出现鼓泡、萎缩),记录冻干时间(通常持续12~48小时,取决于样品量和厚度)。
 
3.干燥结束与样品取出
 
判断冻干完成:
 
真空度稳定不再波动,冷阱霜层不再增厚。
 
样品重量不再变化(可通过称重确认),外观呈疏松多孔状。
 
破真空与取出:
 
关闭加热系统,缓慢通入干燥氮气(或空气)破真空,打开舱门,取出样品立即密封(避免吸潮)。
 
三、关键注意事项
 
安全操作
 
冻干过程中避免触碰冷阱(温度极低,防止冻伤),真空系统运行时禁止强行打开舱门。
 
若使用易燃易爆样品(如有机溶剂),需确认设备具备防爆功能,且操作时远离火源。
 
参数优化
 
根据样品特性(如共晶点、热稳定性)调整预冻温度和冻干升温速率,可通过预实验确定最佳参数(如使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共晶点)。
 
大体积样品可分层冻干,或采用分步升温策略(如先-20℃升华,再逐步升至更高温度解析残留水分)。
 
设备维护
 
每次使用后清理冷阱冰霜(化霜时可开启加热功能),用中性清洁剂擦拭冻干腔,避免腐蚀性残留。
 
定期检查真空泵油位(若为旋片泵),及时更换真空泵油,防止真空度下降。
 
长期停机时保持冻干腔干燥,可定期开机运行空泵维持系统状态。
 
四、常见问题与应对
 
真空度不足:检查管路是否漏气、冷阱温度是否过低、真空泵油是否污染,必要时更换密封件或维修真空泵。
 
样品塌陷:可能因升温过快超过共晶点,需降低加热温度或减缓升温速率,或调整预冻温度至更低。
 
冻干时间过长:增加样品表面积(如分装更薄)、提高真空度或适当升高板层温度(在样品耐受范围内)。
 
通过规范操作和参数优化,原位大型冻干机可高效完成生物制品、药品、食品等样品的冻干保存,保持样品活性和结构稳定性。若处理特殊样品(如热敏性生物材料),建议先进行小规模试验验证工艺可行性。
版权所有 © 2025 上海叶拓科技有限公司 ICP备案号:沪ICP备20000740号-2